當今世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在全球信息化進入人工智能新階段,我國網信事業和林業現代化建設全面邁入新時代的形勢下,林業信息化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面對新時代、新機遇,我們要將智能化融入綠色發展理念,既要乘勢而上,也要順勢而為,搶抓機遇,迎接挑戰。
智慧林業信息化
一、從形勢上看,中央對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提出一系列新觀念、新論斷、新措施,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
近年來,各地各單位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安全保障水平和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全國林業信息化率超過70%。
國家級和省級平臺防護能力較強,一些游離于大平臺之外的應用系統安全防護無法保障,2017年“勒索”病毒大爆發期間就已暴露了這個問題。
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信息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機遇。走進新時代,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稍縱即逝;邁向新征程,網絡強國的時代足音,鏗鏘有力。
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加快推進新時代林業信息化建設,我們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二、從趨勢上看,全球進入人工智能新階段
近年來,我們提前謀劃、緊跟前沿,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開展了林業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智慧林業的戰略研究,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實施了一批試點示范,涌現了一批典型應用,取得了一批成功經驗,具備了一定的人工智能發展基礎。
簡要來說,人工智能就是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面對人工智能引領的全球智慧化新時代,我們要切實增強緊迫感。
三、從職責上看,機構改革賦予信息化新使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承擔著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四大陸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各類自然保護地監管等重大任務,管理2億多公頃森林、2.8億公頃草原、2.6億公頃沙地、0.5億多公頃濕地,以及全國3505個森林公園、1699個濕地公園、103個沙漠公園、2750個自然保護區、963個風景名勝區、30個國家海洋公園、185個國家地質公園、50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282個國家水產資源保護區、520個國家水利風景區和10個國家公園試點等共約10000個自然保護地,以上合計約占國土面積的80%,我們的建設任務更重、發展空間更廣、發展潛力更大。
近年來,在各地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林業信息化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績、實現一系列新突破、獲得一系列新榮譽,從被動落后成功實現彎道超車,成為林業現代化新名片、國家信息化建設新典型,為迎接新使命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從需求上看,林業現代化亟待信息化新引擎
我國即將全面邁入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現代化,首先就是全面的信息化,全國上下、各行各業概莫能外,全面深化林業信息化時不可待。黨中央把信息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信息化是“四化同步”的節拍器,是“五位一體”的融合器,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加速器,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金鑰匙。加快推進信息化,是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信息化在林業改革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引領、支撐、輻射作用不斷深化,成效非常顯著,實現了林業業務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改變了管理方式,擴大了服務范圍,創新了服務形式,作用日益凸顯,地位顯著提升,影響迅速擴大,成為關系林業工作全局的戰略舉措,成為實現林業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面向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強大高效的創新驅動引擎。
云感物聯網的智慧林業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因運而生,在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建設應用水平,提高業務支撐能力,既踐行“以信息化帶動林業現代化,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又完成了林業信息化工作的根本任務。
五、從實踐上看,智慧林業急需大數據新動能
近年來,經過全行業不懈努力,林業大數據建設總體構架、重大項目、戰略合作、區域示范、應用探索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加快推進新時代林業大數據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必集大成,才得智慧。云感物聯網的智慧林業綜合大數據是智慧林業信息化管理的基石,只有大量有效數據的積累和深度挖掘,才能發揮大數據應有的效能,賦予林業信息化智慧。今后幾年是全面建成智慧林業的關鍵決勝時期,云感物聯網將努力開拓,助力中國林業信息化智慧快速建立。